摘 要
非洲豬瘟的肆虐導致大量豬只死亡,豬場清群,給行業(yè)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面對不斷攀升的豬價,如何盡快順利開展復產彌補損失,對于養(yǎng)殖戶來說意義重大。在復產開始前,我們應進行復產前的可行性評估。其中包括豬場內部環(huán)境病毒清除,豬場生物安全和管理漏洞的評估,豬場周圍非洲豬瘟感染壓力的評估和哨兵豬試驗的評估。復產前的可行性評估是保證復產成功的重要前提,只有通過了復產的可行性評估后,才能進行復產。并且在復產的過程中持續(xù)改進生物安全以及持續(xù)的監(jiān)測,確保場內不再復發(fā)非洲豬瘟。
關鍵詞
非洲豬瘟;復產;感染壓力;生物安全;病原監(jiān)測;哨兵豬
自2018年8月官方報道第一例非洲豬瘟疫情至今,不到一年的時間全國31個省共計報道143例疫情,短時間疫情肆虐全國,嚴重威脅中國的養(yǎng)豬業(yè)。由于缺乏有效的藥物和疫苗,絕大部分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的豬只都無法逃避死亡的命運。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現階段一旦發(fā)現非洲豬瘟陽性豬,豬場只能采取整棟、整條線甚至全場撲殺的措施。豬場一旦發(fā)生非洲豬瘟疫情,這就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由于母豬存欄下降和生豬調運限制等原因,豬價開始不斷地攀升,養(yǎng)豬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已經清群的豬場順利開展復產,同時避免非洲豬瘟病毒再次傳入,抓住市場機遇,成為當下養(yǎng)豬業(yè)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對于已經感染并且全部清群的豬場來說,只能通過復產重建豬群。據筆者所知,目前許多清群的豬場已經開始嘗試實施復產,有些已經進行到哨兵豬試驗階段,并且保持了3個月以上沒有新發(fā)病例出現。一般來說,豬場復養(yǎng)前應對完成全場清洗消毒、豬場生物安全建設升級、周圍感染壓力評估和哨兵豬試驗的評估,缺一不可。雖然盡快開展復產有利于挽回之前清場時的經濟損失,但是在沒有做好復產前的評估之前,不應該盲目進行復產。如果復產失敗,會給豬場帶來更大的經濟損失。本文通過一個單點連續(xù)生產的1 000頭母豬場的復產案例來闡述如何進行復產前的可行性評估。
1 豬場內部環(huán)境的清洗消毒
在復產前,豬場一般需要進行一輪甚至幾輪的全場清洗消毒,然后經過嚴格全面的環(huán)境采樣檢測后才能確定豬場內部環(huán)境中殘留的非洲豬瘟病毒含量。并且,只有豬場內部環(huán)境樣品采樣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才能考慮引入哨兵豬等后續(xù)步驟。
該豬場對于豬舍的清洗消毒:
①拆除了料線和所有的木質結構物品,移除所有工具物料,漏縫地板全部掀開并將可拆卸欄舍全部拆卸;
②使用高壓水槍對圈舍每個角落(包括屋頂和地溝)進行沖洗,并噴灑泡沫清潔劑;
③高溫(70~80℃)烘干后噴灑消毒劑進行消毒;
④再一次高溫烘干;
⑤使用火焰槍對所有欄舍、地面和墻面進行火焰消毒。
⑥使用檸檬酸對水線進行清洗消毒。
路面/豬舍周圍的清洗消毒:
①路面噴灑2%的燒堿進行消毒,每天2次;
②去除豬舍周圍的雜草,并將裸露的大約2cm厚的表層土去除,并撒上石灰。
生活區(qū)/辦公區(qū)的清洗消毒:
將各類物品根據適合的消毒方式進行分類,分別采用高溫消毒,浸泡消毒和擦拭消毒的方式進行消毒。
經過了3次全場清洗消毒過程后,分別對生活區(qū)和生產區(qū)的各個關鍵點(包括豬舍、糞溝、路面、漏縫板背面、屋頂、辦公室、宿舍、廚房等)進行采樣,并送至專業(yè)的檢測機構檢測非洲豬瘟病毒抗原。采樣檢測每半個月進行一次,連續(xù)3~4次檢測均為陰性才能認定豬場內部環(huán)境中已經基本無殘留的非洲豬瘟病毒。同時,采樣檢測的時間也可以作為空欄的時間,確保豬場內部環(huán)境中的病毒含量降到最低。
2 豬場周圍非洲豬瘟感染壓力的評估
在一個想要進行復產的豬場,應該評估豬場周圍的非洲豬瘟疫情感染壓力。一般來說,需要滿足以下3個條件才能開展復養(yǎng)。
第一,在本地區(qū)3個月以上無非洲豬瘟疫情。
第二,疫區(qū)解除封鎖后3個月以上沒有再發(fā)新的疫情。
第三,豬場十公里范圍內3個月以上無非洲豬瘟疫情。
如果無法同時滿足這3個條件,說明豬場周邊的非洲豬瘟的感染壓力仍然較大,病毒仍有可能從外部環(huán)境中傳入豬場,此時復產失敗的可能性較大。該豬場在發(fā)生非洲豬瘟疫情后七個月準備復產,該地區(qū)疫區(qū)封鎖已經解除。此時距離該豬場最近的一個發(fā)病場大約50 km,且發(fā)病時間超過3個月。同時,該豬場周圍10km范圍內無其他豬場,原本存在的若干個養(yǎng)戶,在疫情發(fā)生后也全部清群。綜合評估來看,該豬場周邊的非洲豬瘟感染壓力較小,符合復產的要求。
3 豬場生物安全和管理漏洞的評估
非洲豬瘟病毒屬于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主要通過豬只的直接接觸以及人和物的機械攜帶進行傳播。豬場發(fā)生非洲豬瘟表明豬場原有的生物安全和生產管理存在漏洞,導致非洲豬瘟病毒傳入豬場。因此,如果想要復產成功,就必須對非洲豬瘟再次傳入豬場的生物安全漏洞和豬場管理漏洞進行全面評估、排查,確定新舊風險點全部清除。
在非洲豬瘟發(fā)生后,該豬場查詢了疫情發(fā)生前至少30 d內的引種和出豬的情況;人員進出豬場及生產線時的更衣?lián)Q鞋、消毒、洗澡的情況;場內以及靠近豬場的車輛洗消流程與效果檢測的情況;飼料、水及物資進場消毒的情況;病死豬及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情況等。通過對這些記錄的查詢,復盤非洲豬瘟病毒傳入豬場的可能的途徑。并根據評估結果對生物安全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并優(yōu)化場內人員,車輛的行進路線,優(yōu)化出豬程序等。
同時,重新審查了豬場的非洲豬瘟檢測與防控方案是否科學有效。通過和專業(yè)實驗室對比,發(fā)現本場的非洲豬瘟檢測方法靈敏性不足,導致未能及時檢測出陽性感染豬;此外,最初采取的方案只是個體病豬定點清除而不是整欄、整單元或整棟清除等。
另外,還審查了在生產管理上是否存在管理混亂,措施執(zhí)行不到位的情況。通過對該豬場生物安全和生產管理環(huán)節(jié)的審查,發(fā)現是引入了一批非洲豬瘟陽性的后備豬導致豬場發(fā)病。由于檢測方法的靈敏性不足,導致未能及時檢測出引進的陽性后備豬,也未能在發(fā)病后及時檢測出陽性感染豬,最終造成了整個豬群的感染和清群。
4 哨兵豬復養(yǎng)的評估
最后,在完成對豬場周圍的感染壓力的評估,生物安全措施的升級改造以及徹底的清洗消毒以后,就可以開展哨兵豬試驗。一般來說,選擇3~6月齡的育肥或者后備豬作為哨兵豬,并且在飼喂過程中,對它們進行臨床觀察,每半個月采集這些豬的口腔液和全血進行非洲豬瘟抗原監(jiān)測。根據農業(yè)農村部最新頒布的《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中關于復產的推薦方案,在哨兵豬飼養(yǎng)45 d后,臨床無異常且實驗室檢測為陰性的,方可補欄。如果哨兵豬發(fā)病或者轉陽,則需要重新進行全場的清洗消毒。
5 總結與討論
非洲豬瘟傳入中國不到一年的時間,但已經給中國的養(yǎng)豬業(yè)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面對沒有有效的疫苗和藥物的現狀,人們在不斷地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摸索如何防控非洲豬瘟以及復產的方法。能否復產取決于豬場周圍環(huán)境中非洲豬瘟的感染壓力。如果周圍環(huán)境中非洲豬瘟仍處于暴發(fā)流行狀態(tài),則不建議開展復產。清群后的復產能否成功,也取決于本場的生物安全漏洞是否補上以及清洗消毒是否徹底。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能阻止外界的病毒傳入場內,徹底的清洗消毒則能殺滅場內所有殘存的病毒。除此之外,豬場的類型似乎也會影響復產的成功率。據筆者所知,現在復產成功的豬場大多用來飼養(yǎng)育肥豬,而不是母豬場。其中的原因可能是:1.母豬場內的病毒含量相對較高,不利于清洗消毒;2.母豬場的生產流程更加復雜,生物安全漏洞更多。因此,在復產時也應該考慮復產后的生產類型和生產方式。
對于已經完成了所有復產前的可行性評估,仍然不能完全排除復產后再次發(fā)生非洲豬瘟的可能性。因此,在復養(yǎng)后,一定要嚴格執(zhí)行生物安全流程,同時減少豬場與外界交流的頻率,包括人員進出,物料供應和引種賣豬等;復養(yǎng)后每個月進行采樣監(jiān)測非洲豬瘟病原,如有條件的超大規(guī)模農場可每周采樣監(jiān)測;同時結合豬群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異常的豬只并清除,確保復養(yǎng)成功。
免責聲明:
- 1、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2、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轉載的文章均已注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娫挘?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