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殖股大漲的背后是全國生豬存欄的巨大缺口
目前非瘟疫情的嚴重程度非常令人震驚。據我們草根調研的數據,東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等重災區(qū)產能去化幅度高達50%,河北正在快速爆發(fā),去化幅度在30%以上,南方省份暫時相對可控,但未來都會重復北方的覆轍。
我們還了解到一個核心的數據,全國某大型豆粕加工企業(yè)的豆粕銷售量18年11~12月和19年1月均同比下滑12%左右,預計19年2月開始,單月銷量的同比下滑幅度將擴大到15~20%。按照豬料中豆粕使用量在所有飼料中占比約為50%(其余是禽料和水產料、反芻料)來計算,全國豬飼料的豆粕使用量從18年11月到19年1月的每月同比下滑幅度均達到24%(12%乘以2)。
假設豬飼料中豆粕的添加比例不變,那么截止目前,全國的生豬總存欄量已經減少了24%,遠高于市場所普遍認為的10~15%。據我們了解,春節(jié)期間疫情在部分省份快速蔓延,甚至有山東的飼料經銷商銷量從18年10月的1700噸直線下降到11月的750噸,12月的300噸,預計19年2月只剩10噸,因為豬都死光了,飼料的需求消失了。
假設從19年2月開始,全國每月的豆粕使用量同比降幅達到15~20%,這意味著全國的生豬存欄量下滑幅度將高達30~40%。按照每年5400萬噸豬肉消費量來計算,供給缺口將高達2000萬噸。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巨大缺口,豬肉會成為奢侈品,價格將長期維持在20元甚至30元/公斤以上。
高價豬肉一定會抑制消費,我國居民的動物蛋白需求結構將發(fā)生重大變化,雞鴨魚牛羊肉、牛奶、雞蛋等其他動物蛋白將快速吞噬豬肉所丟失的市場。這就不難解釋最近所有的養(yǎng)殖股都飛天的現象了。
從最近的政策走向來看,放松和鼓勵災后重建的意圖非常明顯。1月25日,農業(yè)農村部印發(fā)了《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19年版)》,這對于有能力和有意愿災后重建的龍頭企業(yè)而言是重大利好。據我們了解,幾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已經著手開始災后重建工作。由于有了之前疫情的切膚之痛,在未來的生產中會更加重視生物安全防控,將感染疫情的可能降到最低。政策的放松意味著國家已經意識到了產能去化過度所隱含的危機。再往后,可能會出臺更激進的政策來鼓勵補欄。
目前我國生豬養(yǎng)殖業(yè)過于分散的現狀已經無以為繼,非洲豬瘟的爆發(fā)將從根本上改變行業(yè)格局,對于龍頭企業(yè)而言,機遇遠大于挑戰(zhàn);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中美經貿磋商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怎么理解?
中美第六輪高級別貿易磋商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雙方對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yè)、農業(yè)、貿易平衡、實施機制等共同關注的議題以及中方關切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中方發(fā)布的信息還提到,雙方就中美關于經貿問題諒解備忘錄文本進行了具體磋商,這是第一次對外公開提及諒解備忘錄文本,顯示出雙方談判與以往不同的進展程度。
中美經貿磋商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怎么理解?
事實上,從去年12月1日中美元首會晤之后,特別是去年12月下旬開始,雙方接觸頻率越來越高,美方派出的團隊陣容也越來越大。上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是1月31日也就是中國春節(jié)前在華盛頓結束的。而春節(jié)假期結束后的第一天,美方談判團隊就來到北京,開啟了這一輪的磋商。從華盛頓到北京,如此密切頻繁的互動與溝通,只能說明一件事:雙方都在盡最大努力,推動落實中美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重要共識,推動事情向著互利共贏的方向發(fā)展。
在IMF前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看來,談就是好事。
在IMF前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
朱民:貿易談判有很多細節(jié),我們會形成一些成果,達成一些協議,這個應該是雙方都在努力。但是也會有分歧,我覺得這個也沒有關系。貿易永遠是在談判,談就是好事。美方也越來越覺得需要通過談判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雙方談的過程越來越密切,這就是好事。
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在雙方磋商結束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政部長姆努欽。這是自去年三月份中美貿易摩擦以來,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會見美方貿易談判代表。這無疑傳遞出非常積極的信號:中美雙方在華盛頓磋商的基礎上,朝著最終解決貿易爭端又前進了一步。
亞洲開發(fā)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經濟部主任李旻洙:貿易摩擦對中國來說既有消極影響又有積極影響,但是哪種影響更加深刻,我認為要從長遠來看。關稅的變化通常都是短期的,而且從長遠來看,影響有限。從長遠來看可以推動中國的進一步擴大開放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漸解決中國的一些問題,這對中國來說是一次機會,中國有一句諺語叫“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你接納了挑戰(zhàn),但是你也可以把它轉化成機會。這次經歷給中國上了一課,其實中國失無可失。
事實上,對于中美之間存在分歧的一些結構性問題,譬如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等問題,翻看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十九大報告,就可以發(fā)現,這些內容,原本就是中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不斷提升綜合國力的不二選擇,而并非應對外部壓力的一時之舉。
對于磋商結果,如果站在更長的時間軸線上看,今天的結果無論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再大的風雨,辦好自己的事。正如中國發(fā)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說的那樣,中國在走自己的路,這個路是一定能走下去的。
免責聲明:
- 1、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2、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轉載的文章均已注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娫挘?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